HOME> 本地特色赛事> 回忆|师大足球风云四十载

回忆|师大足球风云四十载

2025-10-06 00:53:13     本地特色赛事    

▲虞勇(左一)与杨德敏(左四)在场下观看足球比赛

高二的时候,省足球队开始选拔年轻球员,因为比规定年龄小一岁,虞勇不幸落选。“没选上,我就读书去”,他体育高考一考就考到全市第二,本以为能进江西工学院,但文化课只上专科线,最后进了师院体育系。

因为足球走进师院的人,又因为足球留在师大。

1986年,留在大体部的杨德敏开始带足球队,刚开始大家的起点并不高,他“身强力壮,精力好”,就抓了一批学生好好练一下。

足球比赛不管天气怎么样都要踢,训练自然也要风雨无阻,“下雨的时候,风大的时候,打法是不一样的”。

“那时候的学生确实吃得苦”,不管是刮风下雨,时间到了学生就来了,“现在的学生想做到那个程度很难”。

足球场上奔跑能力很重要,是“技术保证”,为了练体能,刚踢完一场比赛,他就让学生30米、 60米 、100米、 150米、300米,不停地跑。

练得很苦很累,但大家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这样练出来的队伍,每一个人都是信心满满。

那年的江西省高校联赛,杨德敏带着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一路杀进决赛。面对江西工学院,师大的球员虽然平均身高不如对方,但是技术配合好、得分能力强,“场面占优”。抱着对冠军势在必得的想法,队员们的心理发生波动,一个不小心,被对方抓住角球机会,破门得分。

憾居第二,学生们很难过,但这是常有的事,“足球是圆的嘛”。

▲杨德敏带的第一支球队

1990s

1994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第一年,大学男生几乎人手一份《足球报》。那年的“全省大足赛”上,师大在医学院主场打联赛揭幕战。即使过去二十多年,李欣对当时的场面还是记忆犹新,“场外是人山人海”。

主教练杨德敏的想法是走南派路线,进攻打“小快灵”。上半场,左前卫李欣接右边锋李渊科的右路传中,垫射先进一球。主场的医学院球迷立马不干了,“嗷嗷叫”。仗着主场,医学院踢得越发粗野,没过多久,中后卫石卉就受伤下场。左后卫江志勇换了拖后中卫,李欣也改了左后卫。

比赛以1:1的比分进入点球阶段,杨德敏点名让李欣上,他没敢去,“压力太大了”,结果输给了医学院。这年联赛,师大拿了第三。如今,李欣留下遗憾的那片草地,已竖满高楼。

进入师大前,李欣和李渊科曾代表师大附中拿过南昌市的冠军,那个班底里还有个男生叫曾文海。

高中的时候,曾文海把足球当作学习后的放松。有一次,他和几个男生一起跑去踢球,却迎头撞上雷雨,他们打算躲在自行车棚里等雨停再踢,这时候有个男生抱着球站在雨里催他们说:“你们都是假球迷,我才是真球迷。”

“假球迷”后来上了南昌大学,大二的时候被选入城环学院院队,班主任跟他们说:“你们好好踢,不要乱来,不然学院五百多个人的口水都能淹死你们。”因为训练刻苦,他刚进院队就做了主力。

在那时的大学里,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有关每个学院的荣誉,“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每场比赛前,院团委都会组织队员们进行赛前准备会,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赛前辅导,让每个队员发表意见。

赛前准备会的传统被曾文海从南昌大学城环学院带到师大城建学院。1997年,曾文海一来师大就赶上教工足球队建立。

师大教工足球队刚建立的时候以体育学院的老师为主,其他爱好足球的老师也会去踢,“那是教工足球队素质最好的一批,现在的大部分老师都是跟着当年的专业老师踢出来的”。

在师大足球史上,1997年的意义不只是教工足球队的成立。

1997年,师大足球开始代表全省的最高水平。随着队伍实力增强、影响增大,很多企业开始与校队合作。这一年,江西瑞奇期贷有限公司与师大校队合作,拿下当年江西省足球锦标赛第三名。

这支队伍的教练是虞勇,他留校后在体育系教足球专业,从1995年开始带体育系男足。同年,在原来校队主力队员李学群的撮合下,北大方正赞助师大队5000元,他们第一年打南昌市锦标赛就拿了第三。

他一直摸索如何市场化,“怎么让我们的东西传播出去”。2000年,合作的队伍从来没拿过冠军的“中科信”找到师大,他们从训练前期就开始给运动员营养补贴,“赞助了将近十多万”,师大帮他们实现了“冠军梦”。

▲比赛结束后,师大足球队与中科信老总合影

无论谁来合作,虞勇都有一个条件,“师大”两个字必须放在赞助商前面。所以才有1997年获省足协杯第三名的“师大瑞奇队”、1999年获省足协杯第一名的“师大康佳队”。

从此,江西足坛出现高校足球称霸江西,师大足球称霸高校的的新局面。

1998年省运会,争夺冠军宝座的是师大和南大两所高校。36岁的杨德敏是场上年纪最大的球员,主要负责“控制局面,穿针引线”。

足球,分分秒秒都决定胜负。在1:2落后,“基本上已经输了”的场面下,师大在补时的最后几秒种破门得分,把比赛拖入点球大战。一来一往,罚到了第5个球,没人敢上去踢,杨德敏自己上,结果“把金牌从他们荷包里掏了出来”。

“那几年战局相当好。”杨德敏说。

2002

时间终于到了2002年,师大足球一步步走向巅峰。

那一年,世界杯第一次走进亚洲,中国队第一次走出亚洲。学校里电视少,球迷要么围在食堂的大屏幕前,要么就去外面的网吧和录像厅。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校报记者团的副团长直接找到校长,希望能开放一座教学楼的电视,让学生在学校里看世界杯。校长竟然答应了他。

球迷们集体在教室里看世界杯的同时,这年的大体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那届大体杯,最后争夺冠军的竟然是“传统弱队”商学院和文学院。

当时商学院是“体育特长生不愿意去”的学院,整个院足球队都是普通生,更别说能有校队的成员。他们踢球是“野路子”,只有一个战术,十号在哪,球就传到哪。

商学院十号周俊是“绝对主力”,他从初中开始踢足球,“球瘾很大”,伤了右脚,就练左脚,进入院队自然成为左前锋的不二人选。

为了壮大商学院的足球队,他找到01级的足球特长生万乐,和他坐在篮球场从下午两点聊到晚上八点,直到他同意转到商学院。就这样,商学院才有了唯一的足球特长生。

商学院以这样的阵容一直打进决赛。可是,决赛和周俊的计算机考试撞车了。比赛前一天,队长殷晓松彻夜未眠,“没有他,担心赢不了啊。”

第二天在球场上看到周俊,他才松了一口气。为了比赛,周俊直接放弃参加考试。

周俊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落后一球的情况下,他抓住角球的机会,在禁区外一脚凌空抽射扳平比分,把比赛推入点球大战。

场边的观众都坐不住了,乌泱泱的几百人走进球场,把禁区团团围住。“这种时候比平常比赛更紧张”,殷晓松也不点人,“谁有信心踢好就站出来”。周俊第一个上,他成功顶住压力,把球推入大门。到第三球,商学院的失误给了文学院机会,他们派出队长宋敏。

文学院足球队是97级的宋敏一手带起来的,谁都没想到这群“不会踢球的文科生”后来能踢进大体杯的决赛。决赛前,宋敏正在深圳参加公务员考试,他连夜坐火车赶回南昌,还来不及调整身体状态就要上场,结果射失关键一球。

最后,殷晓松点球破门,“做梦都没有想到”,商学院能在高手如云的师大夺得冠军,“学院领导都觉得长脸”。

比赛结束,宋敏转身就赶回深圳考试,这是唯一一场他没有赛后总结的比赛。多年之后,同在广州发展的周俊和宋敏相聚,聊起当年这场比赛,宋敏说:“我这辈子打了这么多比赛,进球失球都看得很平淡了,但是这个球我一辈子也忘不掉。”

2002年的大体杯,场边除了观众和裁判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校队教练潘铭。他正在为一场后来载入江西足球历史的比赛物色球员。

周俊被他看中,但是因为不习惯校队的“套路”,他试训两天就走了,错过参加“中国飞利浦大学生足球联赛”的机会。

2002年,全国首届大学生足球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师大是省内唯一获得参赛资格的高校。比赛分为四个赛区,南方赛区的比赛场地设在贵州。东道主贵州工业大学选择和师大打揭幕战,“他们认为我们老区来的是最弱的”。

“师大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主教练是虞勇,杨德敏和潘铭是助理教练,领队是当时的副校长傅修延,“他听说要去贵州参赛,非常激动,全力支持,竭力解决我们后方的一切困难”。

“江西三大球可能20多年没有在电视转播过”,在这场中央五套全程直播的比赛里,师大的球员第一次走到“国家级”的聚光灯前。比赛开始后,潘铭教练神经紧绷,他仔细地观察每个球员的状态。“我们进第一个球之后,场面瞬时被打开,队员们士气大增”,结果江西师大在全国观众面前5:0零封对手。

▲2001-2002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江西师范大学对阵贵州工业大学进球集锦(完整视频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五粒进球里,有一记上了当晚体育新闻的“远射世界波”。在下半场进行到将近45分钟的时候,3号拖后中卫游图贵“无心插柳”,一脚外围远射直接打入对方球门的左上角。

首场大获全胜,对陆续的比赛很有帮助。师大带着南区第五的成绩凯旋之后,主教练虞勇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手机费被打到3000多块钱,“这等于是男足打得最辉煌的这一年”。

2002年以后

2003年,潘铭接手男足,虞勇开始书写师大女足的故事。

早在80年代,虞勇还是学生的时候,师大就成立过女子足球队,“在全国师范院校里面,属于率先成立的女子足球队之一”。

虞勇恢复师大女足的目标是把这支队伍建设成省队,他的想法得到体育局、教育厅、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当时青岛澳柯玛队获得全国城运会第六名,他想把“整个队伍搬过来”,但人家是海边姑娘,我们是老区高校,“不是那么容易”。正好师大的新校区刚刚建成,他给家长开会,给教练开会,邀请家长代表来参观新校区,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足球文化的重视。最后“分两年,招了二十多个人”。

2005年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上,初出茅庐的师大女足第一年就打到全国第六。第二年师大承办了这个有二十多支队伍参加的比赛,“江西省二三十年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足球比赛”,为此师大专门营建了瑶湖体育馆。

▲由江西师范大学承办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开幕式现场

2007年,这支女足从师大毕业,带着未能把她们建设成省队的遗憾,虞勇去到上海体育学院访学,他想借这个机会“想一想下一步到底怎么走”。

近几年,全国高校都开始建设女足,因为没有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曾经领跑的师大开始落后。以前为我们输送球员的学校转而与其他高校签约,连续四年招不进好的队员,“虽一再做工作今年也只招了五名”。现在师大女足只有11名队员,在校且不用实习的队员仅有4名。人多时能打到全国第四的师大女足,在人数有限转踢五人制后,最好成绩是全国第七。

球场上没有永远的冠军,师大足球也曾历过灰暗的时刻,想起那些荒谬的事情,更多人愿意把原因归结于“大环境的灰暗”。

有段时间,老师很少介入团委组织的球赛,裁判的水平和比赛的规范性都很差。甚至有学生明天要打比赛,今天把裁判邀出去喝酒吃饭。

曾文海指导院队参加团委组织的学生足球赛时,半决赛竟然碰到“比校队水平还要高的陌生面孔”。下半场开始20分钟后,突然下起暴雨,在0:5的场面下,他担心学生的安全,也觉得没有打下去的意义,主动和对方教练交涉打算叫停比赛。场上的学生却不服输,“还要打”。

当然还要打,二短一长的哨声不吹响,比赛就还没有结束。足球是圆的,谁都不知道它到底会滚向哪里。走上巅峰的,也撞上过灰暗;做过对手的,也把酒言欢;有关足球的故事,总是在一个又一个“后来”里兜兜转转。

后来,虞勇去到“足球祖宗的地方”曼城,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了3个月,获得欧洲B级教练员资格。主要精力就放在校园足球上的他,更多地关心起足球的管理和培训推广。

年轻时踢前锋的杨德敏,即使抱怨“我跑不动了”,也得接着在教工队踢前腰的位置,由他完成最后致命的一传。

当年的校队主力李学群,现在是出版社的副社长,去年还代表“南昌彩虹”队拿下全国城市足球邀请赛45岁组的亚军。

远在加拿大的李欣每年回国探亲,第一件事便是邀上曾文海、杨德敏他们再踢上一场球赛。李欣如今已经不怎么踢球了,但难忘曾经和他一起踢球的那些人。

曾文海的学生聂志勇,因为对学校有很深的足球情结,每年给城建学院一万元,成立了“中诚达体育基金”。

足球的魅力不是输赢,而是有它的地方就有兄弟。周俊和宋敏都到广州发展,在“大体杯”上当过对手的他们,现在是“师大广州校友会足球队”的队友,为捍卫师大足球名声攻城拔寨。

那个为看世界杯找到校长的记者团副团长,现在是一家市值3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今年夏天他向师大捐赠1000万元,与母校共建“趣店足球学院”。“大体杯”改了名字叫“趣店杯”。

比赛的名字会变,球场上的人会变,但这片土地上跃动的足球不会变。2017年,谈卿创立由普通生组成的校队甲组,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去年的“大足赛”上止步小组赛,今年取得第四名的成绩。2018年,在江西省运动会高校男子足球乙组赛中,江西师大在2014年的基础上蝉联冠军。

时隔多年,师大足球又重新登上全省高峰。

▲2018年,江西省运动会高校男子足球乙组赛冠亚军决赛前合照

感谢众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并提供照片及视频资料。文中事实均来自受访者回忆,未尽之处希望大家能留言与我们分享。

师大水果秤调查| 校园夜间断网| 架空层搬迁博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